“胜负既分,结局也已经确定了,英格兰和德国,他们永恒的对抗,在世界杯历史上继续延续下去,历史的篇章这一段已经写完。我们想想吧,在此时此刻,在柏林,在慕尼黑,在汉堡,在科隆大教堂,肯定有无数的德国球迷为之欢欣鼓舞;而在伦敦,在利物浦,在曼彻斯特,在泰晤士河畔的小酒馆,肯定也有无数的英格兰球迷为之黯然神伤。”
这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1/8决赛英格兰VS德国的比赛赛后,央视评论员贺炜的经典语录。
英国以1:4的悬殊比分惨败于德国,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果,在冰冷的现实面前,英格兰球迷除了贺炜说的黯然神伤之外,多了一丝愤慨和不平。原本属于英国队的一粒进球被球场上的裁判集体无视,这是世界杯历史上极其诡异的一幕。
这粒进球,比赛中的球员看到了,现场的观众也看到了,电视机前的亿万球迷也看到了,可偏偏乌拉圭裁判拉里昂达和他的裁判组没有看到。
英格兰原本已经将比分扳成2:2平,可是由于裁判组的严重失误,比分丝毫未改,英国队的整体士气受到打击,最终不敌德国被淘汰出局。
仿佛天道轮回,对于英国人的愤怒,德国人早在1966年世界杯与英国的决赛中就亲身体验过。
1966年世界杯,东道主英格兰队同联邦德国队会师决赛。在90分钟常规时间内,双方战成2比2平,比赛进入到加时赛。加时赛战至第11分钟,英格兰前锋赫斯特接队友传中后转身起脚射门,皮球砸中横梁后又笔直地弹到了球门线上。主裁判迪恩斯特并不确定皮球的整体是否已经越过了门线,他跑向苏联边裁巴克拉莫夫寻求帮助,巴克拉莫夫斩钉截铁地认定球进,尽管联邦德国队员表达着强烈抗议也无济于事。
于是,足球史上最著名的门线悬案就此诞生。凭借这个争议球,英格兰队3比2再度领先,并最终以4比2捧得雷米特金杯。这是迄今为止英国队唯一的一次世界杯冠军。
由于当时的转播技术所限,没有任何一个角度的视频或其他辅助手段可以证明、那个球100%地越过了门线。时至今日,这依旧被称作足球史上的“世纪悬案”,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的“无解之谜”。
在门线技术和视频裁判技术未引入之前,世界杯比赛中由于裁判原因出现过不少误判事件。国际足联为了尽量减少裁判的误判,也不断引入新技术,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上启用门线技术,本次俄罗斯世界杯采用视频裁判技术,凭借高新技术提升球场判罚的精准性,让每一场球赛更加公平公正。
比如说新启用的门线技术如果提前四年在门线技术上使用,就不会出现所谓的“兰帕德冤案”,说不定英德大战的比赛结果也会大为不同。
门线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判断球的整体有没有越过门线,因为只有这样的进球才算有效进球。由于裁判的目力不及,打在门线上的球很容易让裁判出现误判。
世界杯门线技术使用了一套由摄像头和软件组成的系统,可精确地判断足球是否越过了球门线。这套系统在体育场的屋顶和过道上设置了14部摄像头,每个球门有七个摄像头进行全方位捕捉,以确定足球位置是否穿过球门线,而当足球穿过球门线之后,裁判所佩戴的智能手表会在1秒钟之内收到震动和视觉提醒。
视频裁判技术的引入则让裁判的吹罚更加精准,在高清的立体影像前球场上的每一处都被看得一清二楚。
为了破解判罚失误,国际足联不断革新求变,适时引入新技术,减少人为因素出现误判,客观上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和每一次裁判吹罚的精准性。
新技术的引用能够引发行业的变革,就像微企宝智能云记账系统一样,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,让财会工作者从繁冗的数据中解放出来,帮助他们快速高效地做好本职工作,让记账更精准更轻松。
还有3天,2018年世界杯的首场比赛将在俄罗斯和沙特之间打响,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赛事,世界杯早已超越了体育的范畴,成为全球人民盛大的狂欢节日。
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赛在即,国人的观赛热情早已被点燃。根据国际足联的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球迷购买的世界杯门票数超过了4万张,在所有的国家当中排第九。主队未能出征世界杯,丝毫没有影响球迷出国看球的热情,以至于央视名嘴白岩松在看到这组数据后如此调侃道:“这么说吧,俄罗斯世界杯,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,基本上其他都去了。”
中国的小龙虾专列已经先于国内球迷抵达俄罗斯,注定要为这场夏日狂欢增添火辣的味道。视频裁判技术能否在本届世界杯上大展神威,让我们拭目以待!